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、尊敬的老师们:上午好!
时间煮雨,岁月缝花。又是一年仲夏时分,又到一年毕业季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我们相聚在这里,共同见证3914名同学的幸福时刻,今天也是你们在萍乡学院的最后一堂课。在此,我代表学校,向同学们奋力拼搏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!同时,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、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,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!
回望你们的大学生时代,同学们奋发有为,尽显风流。在鲜红的党旗下,你们中有162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;在激烈的职业技术竞赛中,你们为学校捧回了近百项荣誉;我们也欣喜地看到,你们中有96名同学即将进入985、211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学习,有50多位同学成功地通过了专升本考试;更加值得骄傲的是,有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投身祖国边疆的建设。去年,我专程去参加了省高校毕业生赴新疆、西藏出征仪式,你们的师姐,工程与管理学院的李月同学就是那时开启了她远征西藏山南的征程。今年,你们中又有30多名同学即将奔赴新疆,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祖国边疆美丽的土地上。作为校长,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地欣慰和骄傲。同时,我也为学校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向你们表示歉意。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,新的宿舍楼还在建设中,现有的部分楼栋住宿条件仍不理想,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安装空调还未实现。有同学在校长信箱和我的手机里发来了这样一首词:“睡楼顶,背靠墻。千亩萍院,何处可乘凉? 莫说心静自然凉,进寝室,桑拿房,辗转反侧梦难香。汗湿裳,床板烫! 遥望萍水河,惟有汗千行。料得今年夏更长。”从这首词中,我能体会到同学们对酷暑难熬的无奈,也真切地感受到你们对改善住宿条件的渴望。同学们,学校应该感谢你们,感谢你们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困难给予的充分理解与支持。作为校长,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今年暑假,学校将进行电路增容改造,下学期开学,争取我们的部分宿舍能用上空调。我也向大家承诺,未来,学校还会更加努力,你们的学弟学妹们会有一个更为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同学们,去年的这个时候,我和你们的师兄师姐们分享了对“感恩、责任、担当、坚守”的感悟。今天,我想向大家提出三个希望:即做“有志、有为、有趣”的社会人,与大家共勉!
“青年当立志,报国何惜身”,做有志之人是我对大家的第一个希望。今年的“五四”青年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“要忠于祖国,忠于人民;要立鸿鹄志,做奋斗者”的殷切希望。“怀爱国之心、立鸿鹄之志”既是习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希望,更是中国青年历史与当代的一脉相承。去年下半年,我看过一部名叫《无问西东》的电影,电影讲述了身处中国不同时期清华园里莘莘学子们的家国情怀。电影里既有面临飞机狂轰乱炸,依然坚定地站在防空洞前向学生讲解泰戈尔,期盼用精神力量唤起民众觉醒的吴岭澜老师;也有毅然选择参军,冒着随时被击落的风险,去给孩子们空投食物的富家子弟沈光耀;还有明知核辐射会给身体造成巨大伤害,却依然坐在开往发射基地卡车上的陈鹏......,尽管电影的主角们在追求自我与报效国家的抉择中迷茫过,但电影激荡着的仍是他们胸怀国家的伟大志向,而这也是电影吸引我的地方。电影中无时不在验证这样一句话:“中国青年亦可立德立志,无问西东,只问真心。”看完这部电影,我也在思索,生活在当下的我们,与他们相比到底缺少了什么?我想,正是胸怀国家的远大志向,让他们在面临两难抉择时,毅然选择了国家。
电影中的故事终归有结束的时候,但相似的故事却在我们的校友身上延续着。2013年,中央电视台《讲述》-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报道了我校2010届毕业生朱文君、曾祥志的青春抉择故事。这两个同班、同宿舍的同学,毕业后一起分到宜春市袁州区最边远、坐落在海拔800多米高山上的金菊小学任教。2011年,他们一起报考了公务员,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,然而,面对学校教师纷纷出走,孩子们无学可上的状况,两人放弃公务员职位,毅然回到了执教了一年的村小教师岗位上,并决意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,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。他们的无悔选择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,感动了许多人,被人们称为“最有担当的‘80后’”。同学们,在立德立志方面,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,无论你来自于清华还是萍院,我们都拥有同等的选择权。就像你们的师哥师姐一样,我们都要努力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。
第二是希望大家成为有为之人。何为有为,可能理解各有千秋。在学校里,分数可能会成为评判你的主要标准。在工作中,职位、薪水也成为必然的评价要素,但我想,真正的“有为”不仅于此。做一个有为之人,不在于你的职位高低,也不在于你的财富多少,而在于你是否能做好自己,贡献自身所能贡献的力量,就算你的贡献可能是微不足道;在于你是否能用你自身去影响他人,哪怕你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我们萍院有这样一位校友,她就是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“妈妈教师”的晏玉萍老师。晏老师扎根乡村教育30年,历经了家庭变故、身患重病等劫难,依然无怨无悔,爱生如子,乐业奉献,并于2017年4月登上了“中国好人榜”。在重病期间,晏老师一边跑医院打针吃药,一边跑学校上课,坚持辅导学生,由于腰病她常常只能跪在凳子上备课、改作业;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,晏老师说服亲戚回乡办厂,召回了70多个家长回乡就业,让80多个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,90多位老人得到了周到的照顾,60多个家庭能团团圆圆在一起。在晏老师心中,这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。而在学生心中,晏老师就像一颗小太阳,每时每刻都能为他们带来光和热。我想,学生的一句“妈妈”是对晏老师的最高评价,在他们心中,恐怕没有哪个称呼比这两个字更值得赋予给她。其实,做一个有为之人并不难,做好你自己,善待他人,就算只能散发出有限的光和热,至少总有一处地方还是温暖的。
最后是希望大家做一个有趣之人。我对有趣的理解大抵是:有趣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,一种投入,对困难的一种豁达。但在现代生活中,“有趣”正慢慢变成一个稀缺词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老师们、亲友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,要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,好好工作才能挣大钱,挣大钱才能有美满的婚姻,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;所以在大学生涯中,我们拼命读书,每天保持两点一线,每天执着于考取各种证书,我们变得越来越有知识,但有趣的灵魂却离我们越来越远。前段时间,我注意到一位清华化工专业的博士,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趣味盎然。作为一名高学历、高智商博士,他最擅长“不务正业”地去研究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。比如,为了研究如何科学高效洗袜子,他自制了多款自动洗袜机,从电脑风扇到打蛋器再到光头强发条人,最终得出的结论还是手洗最省事;他还煞有其事地研究了秋衣和风衣到底哪件穿外面更保暖的问题,最后得出了秋衣外穿更保暖的终极答案......。正如他所说的“生活无非两件事,一件是为了取悦自己,一件是为了取悦别人。保持有趣和好奇心,你才能取悦自己。”确实,很多时候,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中微小的快乐,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,去做有趣的事情,成为一个有趣的人。
同学们,今天你们将要收拾行装启航出发,在你们的前面,有可能是“诗与远方”,也有可能是“萝卜排骨汤”。不管你愿不愿意,它们就在那里。“如果说,世间的所有相遇,都是久别重逢,那么,世间的所有离别,也都是来日相会”。同学们,请记住,母校永远是你们心灵的港湾,母校永远是你们前进道路中的加油站。“挥手道珍重、昂首笑春风、情留校园里、心系大天地”,衷心地希望你们能不忘初心,奋勇拼搏,做有志、有为、有趣之人。因为,你们的青春永远不会散场!
谢谢大家!